熱點文章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勤儉,既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又是現代文明的內在訴求。節約糧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人民生活的保障,也是國家發展的基礎。
為了幫助同學們了解糧食的重要性,養成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好品德,烏海一中在3月20日下午開展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德講堂活動。本次道德講堂由烏海一中政教處主辦,高一年級511班承辦。
此次道德講堂共有說一段相聲、唱一首歌、看一個情景劇、講身邊故事、集體宣誓五個環節。
首先,兩位同學以幽默詼諧的相聲形式向大家展示了身邊人浪費糧食的現象。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边@首婦孺皆知、耳熟能詳的千古名句,學生們以歌曲的方式唱了出來。既讓大家領略了古詩詞的優美,也讓大家體會到了糧食的來之不易,也深深懂得了節約糧食就是尊重勞動人民這一道理。事實上我們的先輩一直把節儉當成了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今天的道德講堂學生們用歌聲唱響《勤儉節約歌》,讓老祖宗流傳千年的節約理念更深入人心。
接著,同學們表演了生動形象的情景劇。有的同學為了比闊氣,在學校食堂吃飯時打了很多飯,但是沒有踐行光盤行動。同學們對他們的行為提出了批評,也教育警醒其他同學要珍惜糧食。
人的各種習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學習、實踐和環境中逐步形成的。為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節儉習慣,道德講堂的第四個環節,由三位同學向大家講述袁隆平爺爺為了解決糧食問題辛苦地進行研究實驗的故事,引導同學們養成節儉的習慣。
最后,511班全體同學集體宣誓:節約糧食,從我做起,從自身小事做起。
俗話說,“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品質,節約是一種責任。通過本次道德講堂活動,同學們認識到節約糧食的重要性,也認識到我們應該尊重勞動人民的辛苦付出,并決心在日常生活中踐行“光盤行動”。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讓節約糧食化為自覺,成為習慣,用實際行動參與到節約糧食反對浪費的行動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