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 id="aw6ei"><output id="aw6ei"></output></mark>

<track id="aw6ei"><em id="aw6ei"></em></track><span id="aw6ei"><output id="aw6ei"></output></span>

    1. <track id="aw6ei"><em id="aw6ei"></em></track>

      1. <optgroup id="aw6ei"><li id="aw6ei"></li></optgroup>
        <optgroup id="aw6ei"><li id="aw6ei"><source id="aw6ei"></source></li></optgroup>
        1. <track id="aw6ei"><em id="aw6ei"></em></track>

          關注我們
          首頁 學校概況 組織機構 學校新聞 黨群建設 師資隊伍 教學科研 德育之窗 共青團風采 心理導航 合作交流 人員招聘 校內園地 專題

          專題

          專題
          砥礪奮進的自治區首批示范高中——烏海一中
          來源:烏海一中  發布時間:2020-10-09  點擊數:8565

           


           

          烏海一中始建于1961年9月,是內蒙古自治區首批重點中學和自治區首批示范高中。

           

          建校創業初期

          建校初期,教學設備非常簡單,但就在這樣的條件下,一中的創業者們開始了他們艱難的跋涉。1965年9月,學校成立黨支部。此時,學校已出具規模,發展成了初高中各年級齊全的海勃灣市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學。1976年1月,原海勃灣市和烏達市合并,烏海市成立,海勃灣市第一中學隨之更名為烏海市第一中學。

           

          恢復整頓時期

          文革結束,烏海一中也迎來了新生,進入了全新的恢復與整頓時期。學校工作受到了上級的重視和支持。

          1977年學校被確定為烏海市重點中學,1979年被確定為內蒙古自治區首批35所重點中學之一。1978年召開了首屆田徑運動會。1979年,韓志剛被北大錄取,成為烏??既氡贝蟮谝蝗?。

          1980年1月,第一屆工會委員會成立。1982年12月,學校被確定為準縣級單位。1983年5月,舉辦首屆“校園歌聲”音樂會,并形成傳統。1983年建立了升國旗制度。

           

          穩步發展時期

          經過幾年的恢復與整頓,烏海一中開始全方位步入正軌,邁上了穩步發展的坦途。

          1984年9月,趙平退居二線,上級任命周文華為校長,張桂林為黨支部書記,組成新的領導班子。1988年9月,市教育局決定推行校長負責制,周文華任校長兼黨支部書記。

          新班子組成后,不斷強化“二心”(即黨支部的政治核心和校長的行政指揮中心)地位,狠抓兩支隊伍(即干部隊伍和教職工隊伍)建設,堅持兩條基本原則(即制度治校與民主辦學),學校各方面工作都出現了顯著變化。

          1984年,學校被確定為內蒙古自治區體育傳統項目(籃球)學校。1986年9月,英語教師楊寅興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并授予“人民教師獎章”。同年12月,評為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勞動模范。1986年10月18日,學校首屆教代會召開。1985年、1992年學校新建的教學樓、圖書實驗樓先后投入使用,學校辦學條件得到改善。

           

          迅速發展時期

          1992年10月,市委、市政府任命魏成忠任一中校長兼黨支部書記,學校繼續實行校長負責制。

          1993年3月,為了加強德育工作,健全管理機構,學校將教導處分設為教務處和政教處,政教處集中精力抓學校德育工作和學生管理工作,使此項工作逐漸步入經?;?、正規化的軌道。

          1994年,學校通過驗收,成為自治區首批義務教育示范學校。1995年學校接受自治區司法廳“二五”普法工作檢查,并于12月被評為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單位。

          1996年7月,市政府決定一中取消初中部,改為普通高級中學,一中辦學機構發生重大變化的同時,也迎來迅速發展的最好時機。期間,自辦《太陽雨》報、“太陽風”廣播臺等。1998年9月,學校接受了自治區教育廳檢查驗收,成為了我市第一家普通高中管理先進學校。1999年、2000年連續兩年包攬全市文理科狀元。1999年文科狀元劉顯蜀的總成績進入自治區文科總分前5名,創建校以來歷史之最。1998年9月,投資了150萬元建設學生公寓樓。2000年投資600多萬元建設科技樓。

           

          創新發展時期

          2000年,烏海一中被市委、市政府、市教體委確定為內部人事改革試點單位。8月,市委、市政府面向全市公開招聘一中校長工作得以成功實施,楊繼雄被聘任為一中校長,市委同時任命李玉川為黨支部書記。10月—11月,根據市委、市政府確定的校長任期“六項目標”的要求及學校推行聘任制的需要,學校在市教體委黨委的領導下,進行了公開聘副校長、處(室)主任的工作,組成了一個年富力強,開拓進取的領導班子,一中進入了創新發展、全面提高到新時期。這一時期,學校發展的總體思路是實行科學管理、開放辦學,積極實施“一、二、三、四、五、六工程”。

          期間,張政功被授予“全國優秀體育教師”榮譽暨金質獎章。首屆家長委員會成立。綜合服務樓竣工。取得了外籍教師聘請資格。組織了40周年校慶。

           

          內涵發展時期

          2005年10月,烏海市委、市政府面向全自治區競聘的烏海一中校長班芳上任。

          2006年1月,學校制定了《烏海一中三年發展規劃》并形成新的發展思路,確立“穩定——鞏固——發展——提高——輝煌”的工作步驟,按照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推進工作,走“學校制度+學校文化”的內涵發展之路。2006年、2007年高考連續取得好成績,基本上遏制了優秀生源外流。學校進入內涵發展時期。

          期間,舉辦23屆校園歌聲音樂會、慶祝自治區成立60周年文藝演出、慶祝烏海市建市30周年校園文化活動。舉辦了首屆“校園之星”頒獎典禮。

           

          強勁發展十年

          2008年9月,烏海市委市政府面向全國競聘的烏海市第一中學校長喬月清上任。喬校長提出樹立“品牌意識”,打造學校形象,為持續發展奠定基礎;確定了“先學會做人,后學會做學問”的育人理念;提出了“12345“的發展思路,即“一個中心”:以教學工作為中心;“兩個兼顧”:兼顧質量和規模,為人和治學;“三個發展”:學生、教師、學校共同發展;“四個有效”:有效教學行為,有效學習行為,有效管理行為,有效教育資源;“五種文化”,即以身作則,以人為本的校長文化;關愛學生,為人師表樂于奉獻,務實創新的教師文化;勤勉、感恩、樂觀健康,自律、自省、自主發展的學生文化;人文校園的環境文化;精細化特色學校管理文化。

          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升。2009年,理科狀元張楚楚以669分的優異成績被清華大學錄取,藝術考生龐玉婷也以優異的成績被清華大學錄取。其后九年,高考各批次升學人數、升學率和重點院校升學人數穩步增加。一本升學人數連續9年增加,累計上線2146人,升學率累計遞增33.88個百分點;985院校累計上線342人。2010年,烏海市理科狀元趙玥被清華大學錄取。2011年,我校學生熊婧竹獲全國中學生生物聯賽內蒙古賽區一等獎。2017年6月,張兆軒獲第26屆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內蒙賽區)一等獎。

          2009年1月,學校黨支部升格為黨總支。

          2009年4月,學校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青少年體育俱樂部”。2009年11月,學校被授予“第二批國家級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狈Q號。2010年,學校被評為自治區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學校。2010年8月,男足代表烏海市 參加自治區十二運足球比賽獲亞軍。2010年9月,學校被命名為自治區永久性示范高中。2011年4月,學校成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優秀生源基地”。2011年11月,學校舉行建校50周年校慶。2011年11月,學校被評為全國消防安全示范學校。2012年6月,我校成為內工大“優秀生源基地”。2012年12月2日,烏海一中教學樓、實驗樓開工;2014年10月投入使用。2013年8月,烏海一中獲2019-2012年度“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榮譽。2014年12月,烏海一中獲“全區足球工作先進單位”榮譽。2015年5月,烏海一中女足獲自治區“主席杯”校園足球高中聯賽亞軍。2016年3月,投資34萬元的錄播教室投入使用。2016年5月,烏海一中成為西北工業大學“優秀生源基地”。2016年我校學生心理發展中心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基地。2017年7月,學校成為內蒙古師范大學“研究生實踐基地”。

          師資隊伍得到顯著加強。2010以來,王平、郭根娣、崔紅艷先后評上自治區特級教師。2011年9月,我校李黎、范旺、溫鴻被評為烏海市名師。九年間,學校有有74位教師取得研究生學歷,144位教師取得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資格,56位教師取得自治區級、烏海市級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

           

          新機遇新挑戰

          2017年,烏海一中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關懷重視下,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2017年9月,張樹同志任烏海一中校長、黨總支書記通過明確發展目標,抒寫共同愿景;營造公平干事環境,激發干事激情;倡導奉獻之風,振奮教師精神;全面改善辦學條件,助力學校強勢崛起;加強黨建工作,打造教育品牌五項舉措爭取在全校師生的支持下把一中辦得越來越好。

          2017年,被教育部命名為“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同年,被評為自治區節水型學校。

          2017年,烏海一中11節課被評為“一師一優課 一課一名師” 活動部級優課。

          2017年,自治區美育現場會首站在我校,我校展示內容得到自治區及各盟市領導的好評。

          2017年,招聘新教師14人,開始實施青年教師見習制度,新入職教師全部分配到各處室鍛煉服務。

          2018年3月,烏海一中學生校外實踐基地(蒙根花)掛牌。

          2018年5月,烏海一中422班王華睿同學,取得了全國生物聯賽(內蒙賽區復賽)第五名的好成績;

          2018年6月,我校女足代表烏海市參加主席杯比賽獲第五名。

          2018年高考,烏海一中成績喜人,各項數據都有大的突破。理科最高分668分,600分以上62人,640分以上12人,全市前十占七位;文科最高597分,560分以上10人,全市前十占9位。全校一本上線(不包括藝體生)452人,上線率首次突破50%,較去年提高13個百分點;本科上線率百分之百;藝體類考生過關率、上線率均為100%,部分同學已被北京師范大學、中央美術學院、中國海洋大學、內蒙古師范大學等重點大學錄取,417班張秩達被波蘭克拉科夫音樂學院錄取。 

          2018年8月,我校女足代表烏海市參加自治區第十四屆運動會獲第二名。

          2018年9月,衛海蓮、王嘉棟、楊靖國三位教師評為烏海市名師。 

          2018年9月,烏海一中開展向9.1暴雨受災群眾捐款捐物活動,捐款人數共計247人,募集到捐款金額達7.49萬元。

          2018年9月,422班尚一丁同學以總分242分的優異成績奪得全國物理奧林匹克競賽(內蒙賽區復賽)第一名。范旺老師被選為自治區總帶隊。

          2018年9月,在自治區U系列比賽中,烏海一中女足獲冠軍、男足獲亞軍。

          2018年10月,烏海一中成為蘭州大學“優秀生源基地”。

          2018年,烏海一中被自治區教育廳確定為自治區教育信息化應用試點單位。

           

          建校57年來,烏海一中始終秉承追求卓越、和諧創新、敬業勤勉的一中精神,堅持立德樹人,全面發展,為國家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優秀建設人才,高考升學人數始終處于全市領先水平。特別是近十年來,烏海一中高考一本升學人數實現了連續10年遞增,清華、北大、浙江大學等雙一流院校升學人數累計突破3000人,贏得了烏海市老百姓的認可和稱贊,為自治區西部區域中心城市建設提供了優質的高中教育支持。

          現有教學班60個,學生2700多人,教職工269人。其中,專任教師263人,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105人;烏海市名師8人,自治區級學科帶頭人7人,自治區教學能手8人,自治區級骨干教師3人,市級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50多人;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145人;碩士研究生103人。教師愛崗敬業奉獻,梯隊結構合理。

          烏海一中占地面積76150m2,建筑面積54557 m2,綠化面積19400 m2。學?,F有教學樓兩座、實驗樓一座,總面積為31813m2;有4700 m2科技樓一座;有師生公寓樓2座,總面積為9027 m2 ;有4936 m2的生活服務樓一座;有2760 m2的體育館1個,1200 m2的室內足球館一個,400米8跑道標準塑膠操場1個;有智慧教室60個,生物、物理、化學、地理和通用技術實驗室共13個。各場館功能齊全,配置合理。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2018年,烏海一中制定了《烏海一中服務優教普惠區建設三年提質計劃》(2018-2020),提出了把烏海一中建成烏海品牌、自治區一流、在全國有一定知名度的花園式智慧學校的新目標。

          烏海一中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苦煉內功,堅定信念,艱苦奮斗,立德樹人,銳意創新,努力辦烏海人民更加滿意的高中教育,同時努力實現自治區文明單位、全國示范高中爭創工作的新突破,以感動文化凝聚力量,用關愛和互助溫暖校園,用文明和智慧滋潤校園,讓烏海一中始終領跑全市高中教育乃至整個基礎教育,進而超越周邊名校。



          打印】  【關閉
          地址:內蒙古烏海市新華東街54號
          郵編:016000    電話:0473-6158108
          蒙公網安備 15030202000159號
          關注我們
          版權所有:烏海市第一中學   蒙ICP備19000989號   
          性欧美videofree另类